[心]《繁花》光环之下,竟是权力与剥削的黑暗深渊!几段录音彻底引爆娱乐圈,将王家卫团队为艺术献身的遮羞布撕得粉碎!
一个身患渐冻症的编剧,承担《繁花》的核心创作却月薪三千,最终依然被无情抛弃,随着录音内容的曝光,让大家都知道了《繁花》署名权的惊天内幕,更将靳东、陈道明等圈内大佬卷入其中,引得网友骂声连连。
录音里到底都说了什么?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
谁才是《繁花》的亲爹
这些录音就像一份从圈内递出来的秘密证据,直接把官方署名那块遮羞布给扯了下来,让大家不得不怀疑一个问题,谁才是《繁花》真正的作者?录音里,署名编剧秦雯和导演王家卫的私下对话简直是大型翻车现场。
王家卫亲口承认秦雯的强项是写感情戏,但对于故事的主干却力不从心,他直言不讳地说必须先让程骏年把故事的主线搭起来,秦雯再往里填充血肉,这番话与程骏年对自己贡献的描述几乎完美印证。
更有意思的是,录音暴露了秦雯对剧中关键的商战情节,比如“宝延风波”,根本理解不了甚至要求简化处理,这一下,她那个“主笔编剧”署名的含金量,瞬间被打上了巨大的问号,程骏年那个被边缘化的角色反倒在导演的亲口评价中变得清晰而立体。
最讽刺的是价值与价格的极端错位,王家卫在录音中那句轻飘飘的评价,简直让人不寒而栗,一个月几千块,又能写剧本又能当助理,多划算,这句话配上程骏年三千块的月薪和最终那个不起眼的署名,将资本的残酷展现得淋漓尽致。
大佬饭局里的真心话
如果说署名之争是利益纠葛,那录音里另一部分内容,直接就能看的出来这个行业的秘密,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几句闲聊和吐槽,就能让人看出来这个圈子竟然充斥着鄙夷和过河拆桥的姿态。
录音中,秦雯把圈内两位前辈演员好好点评了一番,她先是嘲讽靳东因为诺贝尔数学奖的口误,导致多年包装营造的文化人设彻底失败,紧接着她又把矛头对准陈道明,说他也爱装文化人,还惟妙惟肖地模仿起陈道明的语气,嘲笑他好面子。
她举例说陈道明曾经向她推荐一本自己压根没读过的高深美学书籍,这种对他人姿态的敏感与不屑,本身就让人值得玩味,有网友扒出秦雯的处女作《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正是陈道明当年力排众议提携她才得以面世。
秦雯的这番操作让人看起来瞬间就有了几分恩将仇报、过河拆桥的意思,面对这一切,王家卫又是如何反应的呢?他只是淡淡地说了句这就是朋友圈的功能,一句话飘飘然就将这种背后议论、互相拉踩的行为说成是圈内常态,甚至是为了社交和个人成就必须得做的事。
艺术的代价别让打工人扛
这种默许的态度与《繁花》剧中反复强调的人情世故和腔调有很大的对比,这就让人感到很讽刺,程骏年曝光录音看起来像是一次弱者在强大的资本和权利的控制之下的绝地反击,当剧组用一份“尊重所有创作者”的官方声明,试图用片尾两千多个名字来混淆视听的时候,网友们并不买账,直指其避重就轻。
当王家卫本人始终选择沉默,而秦雯又起诉程骏年诽谤时,录音就成了引爆舆论的唯一装置,这把火迅速从一场署名纠纷,烧向了对整个在王家卫的导演模式下受到“伤害”的群体的公开审判,录音让大家的记忆再次被翻出来,那个传说中的“王家卫受害者联盟”再次浮现。
大家想起了梁朝伟因为一句台词被要求念27遍,崩溃到回家痛哭,想起了他在《花样年华》里被迫吃了26碗云吞面,想起了刘嘉玲一场戏重拍27次,拍到怀疑人生,还有《繁花》剧组的其他演员,辛芷蕾说自己要靠看其他“受害者”的采访来调整心态。
胡歌委婉地承认导演确实会折磨演员,唐嫣为一个角色耗费三年,一场戏拍了86遍,董勇更是签了4个月的合约,结果硬生生拍了19个月,在过去,这种极端的要求被包装成一种对艺术的极致追求。
对明星而言,这种痛苦或许能换来一座戛纳影帝的奖杯,或是一个事业的新高峰,是一种高回报的投资,但录音里的内容,对于程骏年这样的底层创作者来说,所谓的打磨就是纯粹的消耗和剥削。
他的牺牲换来的不是荣誉,而是恶化的病情和被剥夺的署名权,录音让这种不可见的代价变得清晰可见,回看王家卫的创作史,从《阿飞正传》到《东邪西毒》,严重超支、无限拖延、甚至随意删光演员戏份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种为艺术不计成本的模式,在遇到有话语权的明星时是磨合与成就,在遇到无名之辈时就成了冷漠与压榨,《繁花》的录音风波,大家愤怒的早已不是王家卫或秦雯的个人品行问题,而是整个艺术创作环境之下,长期被默认的权力当道和不公平感。
最令人唏嘘的是,一部将上海的人情、腔调、面子全都刻在骨子里的作品背后,却在最基本的人情与尊重上如此缺少,艺术的繁花再美也不应该生长在冷漠和剥削的土壤上,否则花开得再绚烂也终将因为根部的腐烂而失色。